设为首页 | 手机广绣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粤绣《夏日海风》亮相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

发布时间:2012-10-31 15:36:53      浏览次数:6190


赫子仪 摄

众广绣师围着巨作同时开工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实习生 黄静敏摄

羊城晚报记者 赫子仪

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制作的巨幅绣品《夏日海风》近日挂进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除此之外,一批广东风格的画与工艺品被挂进了人民大会堂广东厅。

粤绣的里程碑之作

“所有看到这幅作品的人都感到很震撼。”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姚恒尹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集体行使法定职权的重要场所,2010年9月开工建设,近期建成投入使用。“会议厅准备用中国四大名绣的代表性作品,来表现我国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春夏秋冬四个时节壮丽景色。”姚恒尹介绍,《夏日海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委托广东省组织制作的其中一幅绣品。

接到这项任务,姚恒尹心里多少有点忐忑。这幅作品长7.5米,宽3.5米,共26.25个平方米,要在三个月完成,是个考验。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定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绣厂)来完成。

“绣品面积大、题材新、内容动感强是这幅作品特点,也是近代粤绣的几个‘第一’。”广绣厂的中国刺绣艺术大师许炽光说,传统粤绣都是以国画、工笔画为主要题材,表现的事物都是动物、花卉等静态的事物,这幅画是油画题材,内容又是海浪这种动感的景色,除了给粤绣师傅以考验外,更是对刺绣手法的创新尝试。

许大师介绍,因为图案的尺寸太大,只能出动广绣厂全部人马实行三班倒作业,平均每班同时有15人投入刺绣工作,最高峰的时候超过30个人一起绣。

《夏日海风》最大的亮点是浪花。怎样把浪花表现得有动感?这是最大的难题。

广绣厂的工艺美术师伍洁仪是这幅作品工艺方面的统筹,她说,首先要对油画的创作原理和构思进行剖析,明白海浪的走向,再对以往刺绣的手法,比如动物的绒毛针法、撕疏针法进行改良,最终,整幅绣画将海风劲吹、海水澎湃、浪花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伍洁仪坦言到,第一次拼接时,上半部分刚好在海浪及山的位置,刺绣的纹路走向与接缝垂直,痕迹很明显地暴露出来,后来对接缝反复熨烫,在海浪和山的位置用幼线铺底,在这个过程中多用颜色变化,使视线的方向产生光的折射,接缝就看不见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给广东省政府办公厅的感谢信中这样评价———《夏日海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令人赞叹不已的艺术效果,是粤绣巨幅作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传世之作。

广东厅有广东特色

除了筹备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中摆放的艺术品之外,广东省政府也开始着手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装修。

“每个省的会议厅可由各省自行布置,人民大会堂具有窗口意义,装修不求奢华,但是要考究,能够表现本省的文化元素。”姚恒尹介绍说,广东厅最终敲定以木棉方案为主,因此专门定制了木棉造型的灯饰和带木棉图案的地毯,墙面还挂着一副广绣厂的广绣作品《红棉白孔雀》。此外,广东厅内一共挂了三幅画,关山月一幅山水画作为广东厅内的“传家宝”依旧保留。另邀请广东省画家吴启中和冯少协创作了国画《珠水榕荫图》和油画《岭南明珠》。

广东厅还有一些小摆件,例如沙湾陶瓷和端砚。姚恒尹说,他和专家去佛山的沙湾陶瓷厂找一个水仙的摆件,看到了一个师傅做的水仙挺好,专家希望师傅能在此基础上改进一下,那个师傅吭吭嗤嗤一个劲地指着桌子,正在大家都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师傅跑过去拿着新做的一个水仙摆件过来,大家才明白,原来这个陶瓷师傅是个聋哑人,只是厂里一个普通的师傅,后来他新做的这个水仙陶瓷品就进了人民大会堂。

“不一定要大师的作品才能进大会堂”,姚恒尹设想是把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变成一个小的展览馆,每年都更换一些艺术品放入广东厅,“希望能让更多普通的工艺师傅传承广东的文化,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广东的文化”。

小资料

广绣包括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区的民间刺绣,和潮州为代表的潮绣合称为粤绣。粤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编辑: 何平


[返回]
客服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