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广绣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岭南书画”助粤绣焕发生机

发布时间:2013-06-28 15:43:44      浏览次数:5949

本版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徐毅儿

中国以“丝绸之国”闻名于世,素有锦绣中华的美誉。蜚声中外的“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至今仍代表着我国刺绣艺术的最高水平。从拍卖市场上拍的成交统计看,苏绣的拍场表现最为活跃,而粤绣的平均成交价位则最高。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二级拍卖市场宠爱的仍然是清代、民国的刺绣作品,但在一级市场,现代作品的产销表现则越发向旺。以粤绣为例,与岭南书画的“联姻”,使其老树发新芽,焕发勃勃生机。

粤绣拍卖成交价最高

通过对国内各大艺术品拍卖行近15年的拍卖纪录进行统计(截至2013年6月26日)。记者发现,上拍量最大的是苏绣作品,总计上拍作品131件,其次为粤绣,上拍量为84件。据了解,最早登上拍场的应属粤绣,而且近几年来,随着收藏界对粤绣的重视,粤绣拍场表现一路向上。据悉,虽然粤绣的上拍量不如苏绣多,但拍场表现为最好:成交率达65.43%,较苏绣和湘绣分别高出18%和6%,同时成交价格也是最高的,平均为9.8万元/件,较苏绣高出整整一倍,较湘绣高出近5倍。

回顾粤绣的历史发展,曾经鼎盛、辉煌,但到了二十世纪末,由于从业人员分散、零星,宣传力度不够等种种原因,粤绣走向衰落,甚至被媒体喻为“一抹行将消逝的斜阳”、“渐渐消逝的美丽”。“清末广绣最为兴旺,因为当时的口岸在广州,广绣得天时地利之便,出口量巨大,最鼎盛时,广绣的男工达到3000名。”广绣四代技艺传承人许炽光向记者介绍,由于当时部分外国商人自己出图,所以很多出口的绣品上都是外国人像、外国风光等。“上世纪70年代后,出口的广绣大多为实用品,包括珠绣、服装等。但风光后逐渐走下坡路,上世纪90年代,市场没落,广绣式微。”

据了解,历史上,广绣多为男工,在四大绣种中最为特殊。广绣产地原来以广州为中心,包括顺德、南海等地。但目前南海已基本没有广绣,顺德尚保存个别工作室,广州则还有许炽光、陈少芳等为数不多的大师。“‘广绣后继乏人’是业内普遍的看法。广东多商机,青年人找工作多选择,这是广绣传承遇冷的市场因素。相比之下,潮绣近年的传承、发展相对较好。”粤绣收藏家李先生如是说。

联姻书画粤绣获生机

“虽然二级拍卖市场宠爱的仍然是清代、民国的刺绣作品,但在一级市场,现代作品的产销表现则越发向旺。”李先生告诉记者,以岭南书画名家的作品为画稿是广绣发展的“捷径”:“广绣艺人即使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也肯定不能跟成名成气候的书画名家相比,所以应该有所分工,以书画家的作品为稿,自己用精湛的技艺来表现,让两种艺术得到完美结合。”

“目前,广绣最大的市场仍然是在广州,但相对早几年来说,人们已经逐渐认可了它的艺术价格与收藏价值。”广州绣品工艺厂党支部书记黄志文认为,广绣的发展应该坚持走传统特色的发展道路:“不仅要沿袭传统手工技法,坚持精耕细作,还有走出自己的风格来。与岭南书画的结合,是最佳的发展方向!当然,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搬画过纸,而是再演绎和再创作。是通过刺绣艺人娴熟的刺绣技巧,不仅要还原岭南书画的精气神,还要体现出浓浓的传统的刺绣味,这是一种书画艺术与刺绣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往往能令广绣作品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令人惊喜的效果。”
“这种结合,这样的联姻,并非盲婚哑嫁,不需要书画家的迁就,也不是要求刺绣艺人牵强附会,而是一个互相了解,不断增进感情的谈恋爱过程。这就需要刺绣艺人或厂商在创作前与书画家有良好沟通,从而将这两个艺术门类的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据了解,广绣的这种创新已经开始获得收藏界的认可,人们愿意将投资和收藏的目光转移到这上面来。“其一,由于限量作品,所以符合收藏特性;其二,这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刺绣艺术的再创作。”黄志文这样强调。


[返回]
客服热线